新闻中心 > 要闻

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项目档案管理要点

——基于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工程的分析

作者:林惠燕

来源:中国档案报

2024-05-08 星期三

    近年来,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普遍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,通过加强统筹协调,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。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工程便是如此。这一模式给项目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,存在一些痛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。

主要优势

    工程总承包管理是比较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方式,克服了设计、采购、施工、试运行等环节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。具体到档案管理上,有着3大优势。

    一是更加科学。由原来分阶段、分专业的零散管理转变为整体化、系统化管理,使项目档案更加符合自然形成规律。

    二是提高效率。以往,由集团公司档案部门管理上百个参建单位档案工作,沟通面广、协调量大、效率不高。实行这一模式后,只需管理总承包单位,把人员从繁忙的沟通协调工作中解放出来,为开展监督指导提供有利条件。

    三是保证完整。实行项目建设各阶段一体化管理,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档案汇总并移交,为统一规范管理提供了便利,有效解决以往因参建单位、建设环节多而造成的收集整理不齐全等问题。

存在问题

    当前,这一模式下,档案管理制度体系、风险防控、考核管理、人员配备等尚存在一些痛点。

    制度体系不完善。总承包单位未系统建立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,广州地铁集团作为发包单位,原有工作制度未能对此模式下的档案管理作出全面指引。

    风险防控不充分。项目档案管理环节多、涉及面广,易出现质量不达标、丢失、受损、泄密等风险,且总承包单位对整体风险的辨识和分析往往不够充分,未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风险防控机制。

    管理考核不到位。主要表现为缺乏档案工作考核机制,各环节工作目标及质量要求未纳入人员岗位职责中,未建立工作缺位、档案质量不达标等责任追究制度。

    人员配备不科学。总承包单位虽按要求配备了固定的档案工作人员,但多为兼职,由于自身工作内容繁杂,不免对档案管理有所忽视,导致管理弱化、淡化。同时,由于未能系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,未熟练掌握专业技能,也就谈不上对分包单位业务工作的监督指导,给档案管理带来隐患。

改进措施

    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,应着重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。

    一要完善制度体系。规章制度是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保证。需完善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,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、有人监督、有据可查。制度体系可划分为3层,分别为管理办法、工作流程、操作规范。管理办法是第一层,是总指南,包括管理办法和手册等。工作流程是第二层,涵盖验收、移交、利用等流程。操作规范是第三层,指收集、整理、特殊载体管理、保密管理等规范。

    二要加强风险防控。档案安全是底线和生命线。建立风险防控机制,应从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两个维度考虑。做好前者,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,全面梳理各环节风险点,建立风险防控清单。如,划分高、中、低3个等级,定期开展专项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做好后者,要树立突发事件防控意识,预先制定应急预案,对自然灾害或突发情况,及时响应处置,最大程度减少对档案的损害。预案应明确组织指挥体系、救援措施、应急程序、后期处理等。

    三是构建考核机制。根据各环节具体目标,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指标,切实将档案管理质量与各阶段工程建设目标挂钩。目标制定要突出全面性、针对性、重点性。明确不同阶段、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,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,并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,把各项指标尽可能量化、细化,以便分段考核、确定等级。

    四是建设专业团队。项目涉及业务范围广、对接单位多,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、统筹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,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。一方面,总承包单位可与分包单位联合建立管理团队,既强化职能,又充分利用团队成员专业优势,为形成高质量档案保驾护航。另一方面,集团档案部门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,加强管理培训,督促总承包单位档案管理团队全面提升业务水平。总之,只有各方加强沟通协作,才能共同做好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。

    (作者系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档案管理部工作人员)

    原载于《中国档案报》2024年5月6日 总第4132期 第四版

 
 
责任编辑:实习编辑 阮伸伸
 
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Baidu
map